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赏和美之美,寻课堂真谛

赏和美之美,寻课堂真谛

2024年03月26日 09:39:17 访问量:9

  非常有幸于23—24号参加了太原的“和美课堂”第二十一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每堂课于我而言,都是一场场视听的盛宴,慷慨激昂,振奋人心,让我收获颇丰,思考很多,成长很多……

  黄爱华教授《加减运算的一致性》一课,首先,在一句“华哥好”中,拉近了师生关系。然后,深入浅出的让学生感受到“计数单位的重要性”,通过举例论证得到“数与数的运算”之间本质上的一致性的四个结论。在课堂中,黄教授的课堂还插入了英文计数,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西方计数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授课结束后,通过三道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应用。他还提到,重视学生课堂写的能力,一定要动手写。最后,用“课堂一句话”——学好“数”,最重要的是体会“计数单位”的价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言简意赅的结束了本堂精彩的课例。

  通过课例展示,黄教授提到了现在时代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引擎令人震惊,彻底改变了视频界,未来会有很多传统性的职业可能消失,未来比的是创造性!因此,教师重在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素养,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如何成为“课堂创生者”,要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发掘学生“创造性的解决真是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经历在完整的思维过程。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苏明强教授《折线统计图》一课,课前,与学生自由、宽松的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课堂先热起来,紧接着“图会说人话”一出示,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上是什么,再从学生熟悉的家长开车接送他们上下学的真实情境中探索汽车行驶中的速度问题。学生在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在折线统计图中明白点和线各自表示什么意思,感受统计图数据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图示分析并解决问题。最后,将图中数据信息拓展到生活中去,并描述生活中的变化规律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例展示后,苏教授讲了关于“数据意识的几点教学建议”,从“全面分析教学内容——四基分析,四能分析,三会分析、精准把握数据意识——对数据意义的感悟,数据随机性的感悟、对标设计教学方案——驱动思考的问题设计,推进教学的流程设计,凸显目标的板书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最后,以“梦想”结尾,告诉我们“行走在路上,梦就在前方!有了梦想,心就会飞翔!有了飞翔梦,就不再遥远!”

  周卫东教授《相等的数》一课,是六年级总复习中“数的认识”这一模块的讲解,以“数学世界里,有很多相等的数,请大家举例”来引入,并让学生用不同的多样的方法来证明两个分数是相等的,最终,把它归纳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把握本质,认识“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的个数”的一致性,让学生明白“在平衡与补偿的动态变化中感受这种相等”。课堂中,在渗透了不同时期的数学文化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体会到时代的进步。最后,用一个数相等的例子,把课堂进行拓展,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课例后,周教授“浅说数学的深度学习”讲座中,提到了2024高考命题趋势与展望,对能力素养的要求更高,注重核心价值,能力素养,情境载体。新课程的深度学习是指,全身心,全联结,全学程的学习。深度学习从内涵与本质(深刻理解学科本质,在关联、拓展中学习,体会知识的价值)、过程和方法(在多维冲突中学习,在儿童经验中学习,在深刻的情感中学习)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强震球教授《身体上的尺》一课,首先,进行课前准备工作的铺垫,然后,通过一个“尺”字,让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最终归纳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身体上的尺有哪些?用身体上的尺怎么测量?身体上的尺和米尺有什么关系?”近而通过三个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探究三个问题:(一)“找一找”、“说一说”人身体上有哪些“尺”,身体上的“尺”分别是怎么规定的?(二)相互合作,仔细测量,认真记录,一拃、一庹、一步、一脚分别大约是多长?(三)相互合作,仔细测量,认真记录,探究身体尺与米尺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经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动手测量,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实的亲历了动手实践课程的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深化,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课例后,强教授的指向“学生理解”的教学改进讲座,对比了新旧课程标准的相同与不同,讲解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一是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二是,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强调了“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地位的提高及其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综合与实践课程的重视。

  吴正宪教授的《确定位置》一课,从不经意的聊天切入,在学生熟悉的直线上的点开始,逐步深入到游离直线的点,在“运动中的点,游离的点”中学习对平面上的点位置的刻画。在创设的一个个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先通过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最后在精挑细选中展示学生的生成。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学习知识,让学生自己陈述自己答案与他人的区别,在自我反思中收获新知。让我近距离接触真实高效的课堂,就像吴教授所说,学生的学习就是“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我们要关注学生生成,不要怕学生错,要让学生敢于试错,竭尽全力打造高效有趣的真实课堂。

  朱国荣教授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在借助基本事实推理得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推理意识”的核心素养。本课以学生熟悉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为基础,架构起两个村庄搭桥的情境,呈现出三角形模型,再进行探索它的三边关系,在“拐一下>直的”这个事实中推理出“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最后在一个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中逐步深化,提升,引出“尺规作图”的教学。在学生不会的情况下,朱教授一句“看会”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让学生从“感知——运用——习得”学会新知。朱教授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孩子是拿来哄的,不是拿来骂的”,让我们争取成为孩子眼中喜欢的幽默的老师!

  贲友林教授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在学生都熟知的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探索其中的奥妙,追其源,塑其本。学生利用小正方形教具在长方形平面图形铺满的的过程中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摆一摆,激发学生的多种思维,展示学生的多样成果,最终在教师长方形到正方形的精巧设计中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练习中让学生在摸一摸、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的活动中切实感受不同面积图形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在课后的一道练习题画一画中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贲教授强调,题目用好才是真好,就让我们在实践中多琢磨,细品味,竭尽全力备好每节课,选好每道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徐长青教授的《乘法分配律的再认识》一课,在学生熟悉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教学楼与办公区情境中,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得出乘法分配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率)。其中令我为之动容的是徐教授创设的“二十年后两位学生上门看望他的握手场景”,生动、深刻简直是不可言喻,正如一名学生所说“这不就是乘法分配律嘛”,那一刻,我明白学生是真正的学会了。最后,在几道带有标志性错误的,精挑细选的练习题中巩固知识,得到升华。在这堂课上,让我真正看到了,为人师的热忱与挚爱,全心全意地、彻彻底底地把他的激情献给学生,献给课堂,让人为之动容,这种幽默感,对课堂真挚的热爱值得我们每个老师老师学习。

  通过本次学习,我聆听了教授们一堂堂高站位、新观念的教学思想;领略了教授们一节节撩动人心的精彩课堂;令人震撼,沁人心脾,日后,我将努力把教授们的各种先进理念,高效思维进行反复琢磨,认真思考,争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应用到日常的课堂,像贲友林教授所说的,“上好每一节课,把公开课上成家常课,把家长课上成公开课”。让我们一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学习,不负使命,勇往直前,奔赴远方吧!

编辑:周昱钦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县新堡小学校 特此声明。